【覞傳媒記者 昶勝/台北整理報導】
台北——由「聲音藏在 Hidden Sound」主辦的《聲音藏在:聾聽共融公益演唱會》,於9月7日下午在花漾Hana展演空間舉行。活動以「讓無聲被聽見」為主軸,集結金曲歌王許富凱、金曲樂團Tizzy Bac、以及演員郭耀仁等實力卡司,攜手五位專業手語表演者——王曉書、牛暄文、王興嬙、蕭匡宇、廖曉彤——共同登台演出,透過手語、音樂、燈光與科技的交融,打造一場超越感官界線的聾聽共融盛會。
▲聾聽共融公益演唱會大合照/ 圖 聲音藏在 臉書粉絲專頁 下載
在這場共融演唱會中,每位歌手皆與手語表演者搭檔演出。
當旋律流動於空氣,手語則在光影中舞動;讓聾人朋友透過視覺「看見音樂」,聽人觀眾則以嶄新的感官角度「重新聽見」旋律。
「聲音藏在」更與工研院合作,導入5G共感穿戴裝置,將音樂節奏轉化為震動訊號,讓聾人與聽障觀眾能「用身體聆聽」。這項創新技術,讓所有觀眾都能在同一頻率中體驗音樂——不再有「隔閡」,只有「共享」。
透過燈光、震動、字幕與影像的整合,《聲音藏在》讓音樂不只存在於耳朵,而是成為一種全身的體驗,也是一場以理解為核心的藝術革命。
演出全程兩小時無中場休息,現場座無虛席。觀眾隨著節奏拍手、感受震動,有人凝視著手語表演者的雙手,有人悄然落淚。
在那一刻,手語不再只是傳遞訊息的工具,而是一種能觸動心靈的藝術語言。它讓人重新認識「表達」的意義——原來溝通,不一定需要聲音。
對許多藝術教育工作者而言,這不僅是一次共融的演出,更像是一堂「彼此傾聽」的文化課。舞台上,歌者與手語表演者的默契成為無形的橋樑,讓觀眾看見「理解」如何化為真實的力量。
那是一種超越語言的溫度——當手語與旋律交錯時,空氣裡的情感不再需要翻譯。
▲手語表演者牛暄文(左)與金曲歌王許富凱(右)一同攜手演出 / 圖 聲音藏在 臉書粉絲專頁 下載
「聾與聽」從來不是二元的對立,而是一場更深層的「傾聽」。
《聲音藏在》希望打破這道無形的牆,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地感受音樂,不論透過耳朵、眼睛,或是身體的震動。
這場演出不僅是一場音樂盛會,更像是一場溫柔的文化運動。
透過科技、手語與音樂的結合,《聲音藏在》不只是開創了一種新的表演形式,更實踐了一種新的價值觀——讓差異成為美,讓理解成為力量。
隨著最後一首歌落幕,燈光緩緩暗下,掌聲與震動在空氣中交織成最溫柔的餘音。
在那一刻,「聲音」不再只是可聽見的波動,而是一種跨越界線的理解。
《聲音藏在:聾聽共融公益演唱會》以真誠的表演與創新科技,證明了——藝術無聲,卻最動聽;理解無形,卻最有力量。
聲音藏在將持續推動「聾聽共融」的文化理念,讓更多人看見手語之美、感受音樂之愛,讓共融不只是口號,而是一場正在發生的社會變革。
